栩栩如生,我在紫砂壺上回憶六小齡童的西游記
時間:2022-05-10 來源:名家風采
“剛翻過了幾座山,又越過了幾條河。崎嶇坎坷怎么它就這么多!俺老孫去也!”那些年,熟悉的bgm響起,就不由地新潮澎湃。后來,喜歡上了紫砂壺,就想象著有一日如果能夠把可以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刻到壺身就好了,沒想到,近日,汪慶紅老師剛好滿足了我,怎一個“栩栩如生”了得!
此為漢方壺,大塊面的壺身,是刻繪的絕佳舞臺,六小齡童老師所飾演的孫悟空的形象被刻繪的栩栩如生。獨特的小飛把,持握感十分的舒適,妥妥的實用款。
相傳,漢方壺是歷史上傳統經典壺型,其造型源自陶鈁。鈁是春秋時期的一種青銅制方口大腹的容器,戰國后期開始出現陶鈁,后盛行于西漢。
漢方壺式,扁方壺體,壺流以四分之三平貼身筒,圓弧把,鈕似拱橋式,壺蓋吻合口蓋緊密,是紫砂壺中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造型之一,是一種很受古人喜歡的壺式,諸多制壺大師均參與制作。明代周高起《陽羨茗壺系·雅流》記載:“邵文金,仿時大彬漢方,獨絕”。又:“徐友泉,名士衡,……予嘗博考厥制,有漢方、扁觶、小云雷……”
壺造型以線條見長,其線韻勁直而老辣,英挺而朗潤,一面以直線勾勒出長方體的主形態,一面又在直中求變。
不得不說,這把壺,將關于六小齡童的西游記拉滿了!